寰樞椎脫位(別名:寰樞關節(jié)脫位;頸1-2脫位)
掛號科室: 神經外科
發(fā)病部位:頸部
多發(fā)人群:所有人群
治療方法:藥物治療、手術治療
是否傳染:無傳染性
是否遺傳:無遺傳性
相關癥狀:枕部頸部疼痛、斜頸
相關疾?。?/strong> 截癱 肩鎖關節(jié)脫位 脊柱畸形
相關檢查:X線、CT、MRI檢查
相關手術:第1~3頸椎融合術
相關藥品:甘露醇、維生素b12
治療費用:市三甲醫(yī)院約(30000-50000元)
寰樞關節(jié)半脫位加頸椎反弓怎么辦
71708次播放423次點贊
寰樞椎脫位能治好嗎
45731次播放203次點贊
寰枕畸形手術后遺癥有哪些
27638次播放439次點贊
寰樞椎脫位怎么治療
24430次播放202次點贊
寰樞椎脫位會頭暈嗎
32588次播放9次點贊
寰樞關節(jié)脫位診斷標準
40200次播放271次點贊
寰樞椎旋轉脫位能好嗎
26669次播放451次點贊
什么是寰樞椎脫位
32729次播放29次點贊
一、定義 寰樞椎脫位,簡單講就是各種原因引起的寰椎(C1)和樞椎(C2)之間的關節(jié)失去正常對合關系。臨床上常由于先天性、外傷、上呼吸道感染等因素出現頭頸偏斜、頸部疼痛甚至神經功能損傷。就診時拍常規(guī)X片時,由于頭部固定性畸形,頸椎和頜面骨結構的重疊,即使開口位,有時很難獲得恰當的X線片結果。故常常需要攝寰樞椎CT平掃+三維重建予以明確。 二、測量 頸椎側位X片上測量兩個重要的數值:1、寰齒間隙距離(ADI),正常成人ADI為3mm,小兒為4mm,超過上述值時為異常,即為寰樞椎脫位。2、寰椎儲備間隙(SAC),即測量樞椎齒狀突之后緣與寰椎后弓前緣的距離。成人SAC為14mm以下時,發(fā)生脊髓受壓癥狀,15-17mm者有脊髓受壓之可能,18mm以上者不產生脊髓受壓癥狀?! ∪?、Fielding分型 I型:以齒狀突為支點的單純性旋轉移位,而無向前移位。II型:以外側關節(jié)突為支點的旋轉移位伴向前移位3-5mm。III型:旋轉移位伴向前移位大于5mm。Ⅳ型:旋轉移位伴向后移位?! ∷?、手術適應癥: 1、神經受累;2、向前移位;3、若畸形持續(xù)三月以上而不能獲得并維持復位;4、在試行至少6周制動的保守治療后畸形復發(fā)。
作者:康輝 中國人民解放軍中部戰(zhàn)區(qū)總醫(yī)院 閱讀量: 67374
兒童寰樞椎半脫位是小兒骨傷科常見病,多見于12歲以下兒童,一般臨床中包括病因、癥狀、治療等方面,建議患者及時前往骨科就診,完善X線、CT等檢查明確具體情況,并積極治療。一、病因:兒童頸部肌肉薄弱,頸椎椎體和關節(jié)突尚未完全發(fā)育成熟,寰樞椎關節(jié)囊、韌帶較松弛,且寰樞椎之間無椎間盤,穩(wěn)定性較差,容易在外力作用下脫位,或因病理原因導致自發(fā)性脫位。二、癥狀:1、急性兒童寰樞椎半脫位:早期臨床表現為突發(fā)性斜頸、疼痛、頸椎活動受限,也有部分患兒無明顯疼痛,僅有突發(fā)斜頸、活動受限。2、慢性兒童寰樞椎半脫位:缺乏特異性癥狀,早期僅表現為間斷頸部不適,背伸旋轉頸部后不適減輕,往往被家長誤認為是不良習慣而忽視,逐漸可出現頭暈、頭痛、惡心、嘔吐等癥狀。當C2脊神經受刺激時,可表現為枕項部感覺異常、頸部疼痛、活動受限,個別患者出現眼眶脹痛、視物不清,少數表現為頭面部及上肢的單純肌群快速抽動和不協(xié)調動作,經常出現不自主、難自控的眨眼,以及搖頭、縮頸、聳肩、做鬼臉等。三、治療:該病如能在出現脊髓癥狀之前早期診斷,非手術治療仍然是多數骨科醫(yī)師的第一選擇,頜枕帶牽引、頸托固定是治療急性兒童寰樞椎半脫位的首選方案,其操作簡單、安全、可靠。枕頜帶牽引以臥位牽引為宜,治療時取仰臥位,頸背部墊厚度為2-3cm,將吊帶分別兜住下頜及枕骨粗隆部,使頸椎處于輕度過伸位,或中立位,向頭頂方向牽引。牽引重量為1-3kg,一般不超過患兒體重的10%。以前多采用持續(xù)牽引,但痛苦較大,患兒難以耐受,依從性差。目前常采用間斷牽引,每次牽引30-40分鐘,每日2次。非牽引時間離床活動時,佩戴頸托固定。部分病程較長、病變頑固者也可考慮顱骨牽引、頭頸胸支架外固定。輕度寰樞椎半脫位即使合并硬膜囊輕度受壓,也不需手術治療,只有當骨和韌帶復合體損傷,寰樞椎關節(jié)出現持續(xù)不穩(wěn)定或伴有明顯神經癥狀時才需要早期手術治療。急性兒童寰樞椎半脫位治療并不困難,多數患者經1-2周牽引即可復位,少數復位不佳者,可考慮配合正骨手法復位,療程超過2周者并不多見。慢性兒童寰樞椎半脫位病程較長,患兒需要治療及康復的時間相對較長,往往需要2-3周,甚至更長的治療時間。多數需要配合正骨手法復位,方能取得良好的效果。早期牽引治療及一次性徹底恢復顯得極為重要。在出院后仍然要鞏固治療,并定期復查。本病非手術治療療效可靠,罕見有需要手術治療者,手術指征為存在神經損傷、畸形超過3個月而保守治療失敗、固定至少3個月而畸形反復發(fā)作等。除以上情況外,在治療期間還應盡量臥床休息,避免劇烈運動。一般牽引1-2周,復位后使用頸托固定1-2周。有感染者配合使用抗生素或抗病毒藥物。寰樞關節(jié)半脫位的診斷仍有待細化,其影像學不能作為金標準,需要結合癥狀、體征,否則將會有很多病例被漏診誤診。兒童寰樞椎關節(jié)脫位輕則影響兒童生長發(fā)育,重則危及生命安全,故早期診治十分重要,本病治療越早,效果越好。
作者:李新生 河南省洛陽正骨醫(yī)院(河南省骨科醫(yī)院)東花壇院區(qū) 閱讀量: 11824
寰樞關節(jié)半脫位是指第2頸椎從第1頸椎的關節(jié)窩中部分的脫出。這種情況的治療需要根據不同的情況進行治療。只是存在疼痛的可以進行藥物、物理治療,對于有神經系統(tǒng)癥狀的需要進行手術治療?! ″緲嘘P節(jié)半脫位很多情況下只是由于這兩個椎體周圍的韌帶由于外力的作用發(fā)生松弛,椎體之間的連接出現異常??赡苤粫霈F頸部的疼痛不適和活動受限。治療這種狀況下的半脫位,首先可以進行鎮(zhèn)痛藥物治療,快速地緩解病患的疼痛不適癥狀?! ∥锢碇委煹霓k法主要是進行頜頸牽引懸吊,這種懸吊措施,可以通過懸吊力量持續(xù)松弛椎體周圍肌肉、韌帶的牽引力量,讓脫出的椎體回歸到原位。在懸吊牽引的同時,還應該使用頸托對頸部進行固定,限制活動,幫助周圍損傷的韌帶得以修復。能完全恢復椎體的正常位置, 伴隨有神經壓迫的寰樞關節(jié)半脫位是可能發(fā)生的。椎體在位置移動的過程,可以造成脊髓、神經根等組織的壓迫、牽拉出現一系列的神經癥狀。對于這種情況需要進行手術治療。手術治療的目的,一是需要恢復椎體正常的位置,而需要維持椎體位置的牢固。椎體后部融合手術是常用的手術方式。 寰樞關節(jié)半脫位最多見于創(chuàng)傷引起,所以在創(chuàng)傷發(fā)生后,需要進行必要的臥床、保證損傷不進一步加重。再根據具體的情況選擇合適的治療。
作者:張西峰 中國中醫(yī)科學院望京醫(yī)院 閱讀量: 102169
江海良 副主任醫(yī)師
棗莊礦業(yè)集團中心醫(yī)院
骨外科
這種疾病屬于旋轉半脫位,大部分情況下沒有什么明顯的癥狀。不管患者有沒有什么癥狀,這是一種危重病例。隨時都有可能發(fā)生脊髓損傷導致心跳呼...
蔣星軍 主任醫(yī)師
中南大學湘雅醫(yī)院
神經外科
單純性寰樞椎脫位患者視移位程度及致傷機制不同,臨床癥狀懸殊甚大,可有頸部疼痛、活動受限、頸部不穩(wěn)感,部分患者可出現枕部壓痛、吞咽困難...
全部 北京 上海 廣東 廣西 江蘇 浙江 安徽 江西 福建 山東 山西 河北 河南 天津 遼寧 黑龍江 吉林 湖北 湖南 四川 重慶 陜西 甘肅 云南 新疆 內蒙古 海南 貴州 青海 寧夏 西藏
常德市第一中醫(yī)醫(yī)院 骨傷科